陕西汉中:“定向招聘”让贫困大学生端牢“铁饭碗”
——汉中市实施贫困户大学生定向招聘探索“人才扶贫”新路径
“千方百计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支持高校毕业生在各自工作岗位上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习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强调,要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千方百计稳定现有就业,积极增加新的就业,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突出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和城镇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
汉中是川陕革命老区重要组成部分和国家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辖9县2区,有国家扶贫开发重点贫困县(区)8个、革命老区县(区)10个、深度贫困县2个。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截止2016年底,全市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41182户392811 人,因学致贫5624户,其中未就业贫困大学生3082人。一个贫困大学生几乎承载着一个贫困家庭脱贫的梦想。“等我家孩子大学毕业后找到工作,我们家自然而然就脱贫了。”勉县老道寺群峰社区贫困户周会中说。周会中说出了贫困家庭家长的心声。这部分未就业大学生该何去何从?如何能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帮助他们在本地谋一份稳定的职业,端上“铁饭碗”?他们的归属又在哪里?为此,汉中市政府也经历了思路上的转变。
一方面乡镇基层事业单位招人难、留人难的问题长期存在,另一方面部分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中的毕业大学生面临就业谋生和兼顾照顾家庭的双重压力。
2017年以来,汉中市把解决基层人才招留难问题与打赢脱贫攻坚战有机结合,在全省率先出台“从建档立卡贫困户大学生中定向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相关政策,探索出一条继公益性岗位开发后的“人才扶贫”新路径。三年来,累计招聘524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大学生毕业生走上基层事业岗位,其中乡镇中小学教师235名,乡镇医疗卫生人员95名,乡镇站办所工作人员181名,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也为实现乡村振兴充实了基层人才储备。
暖心 既有“干头”,又有“奔头”
高位推进,制定政策明确范围。在对接基层人才需求和贫困户大学生意愿的基础上,将基层事业单位定向招聘贫困户大学生作为脱贫扶贫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列入年度扶贫计划,市政府提出了“定向招聘、服务基层、助推脱贫”的工作思路,明确从2017年开始每年从县及县以下事业单位统一公开招聘中设置10%的岗位,专项用于“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大学毕业生定向招聘政策。
调查摸底,科学编制招聘计划。对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大学生就业情况进行调查摸底,详细掌握未就业贫困大学生的年龄、学历、专业结构等基础信息。同时根据全市基层事业单位编制空缺情况,征集适合本地大学生就业的基层教育、卫计、农业、水利等事业单位岗位,做到了“三定”,即定编制、定岗位、定名额,并通过各类渠道向全市公布招聘计划。
突出导向,严格限定报考条件。在设置报考条件中,明确提出三个必须:“必须为本市户籍、必须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必须取得高校毕业证”。对偏远乡镇岗位,采取适当降低学历、不做专业限制等措施。2017年至今,累计发布招聘计划663名,65%的岗位不限专业,80%的岗位限大专以上学历;共累计报考4227人,已聘用524人(不含2020年),报考聘用率接近16%,是公开招聘其他岗位的2倍。在组织考试过程中,严把“组织关、评委关、考务关、纪律关、监督关”,做到了公平公正,阳光规范。
刚柔并济,健全机制留住人才。为让被聘用人员稳定扎根基层,一方面在与其签订聘用书时,明确权责义务,要求必须在基层服务5年以上方可流动。另一方面,有针对性政策倾斜,落实好乡镇工作补贴、贫困县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定期培训等基层一线关爱性政策,让这些基层“高才生”既有“干头”,更有“奔头”。
感恩与传承 “被帮扶”转变为“帮扶人”
毕业于延安大学,今年26岁的庞雅珊,是佛坪县西岔河镇西岔河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014年罕见的一场洪水让佛坪县很多房屋受损严重,庞雅珊老家的房屋就是其中之一。为了供庞雅珊和弟弟上学,父母离开老家在佛坪县城做起了小生意,起早贪后,可相对于庞大的生活和学费开支,日子始终拮据。
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庞雅珊有一个梦想,立志于家乡当一名人民教师教书育人,同时照顾好家庭,改变贫穷现状。她先后准备报考2017年汉中市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招考,乃至全国国考,昂贵的培训补习班让她望而却步,几经考试名落孙山。
本文地址:/zhaoshengjihua/224465.html
请遵守互联网相关规定,不要发布广告和违法内容
上一篇:留學生就業須這樣取長補短
威斯尼斯人5158cc
威斯尼斯人5158cc创办于1958年,前身为红星中学,其中几经易名,从1989年撤乡建镇后一直称古龙镇一中。学校服务十个村,四万多人,现有34个教学班,2039名学生,116名教职工,其中专任教师113人,专任教师均达大学专科以上学历。